學會公告

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是什麼?點此閱讀 →

2024-04-17

Lisa D. Hinz為《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:運用藝術於治療中的理論架構》(ISBN:9789869653824)一書的作者。今年年會活動,邀請在實務中應用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的團隊成員(分別來自美國、加拿大、香港,共4位),以及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創會理事長陸雅青藝術治療師/諮商心理師/北市大教授(退休),分享與不同族群、使用不同媒材的藝術治療實務經驗。

 

▲ 2024年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年會活動  持續受理報名 ▲ 

 

「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有助解釋如何多元運用媒材─從行為到象徵、情感到認知,它為藝術治療中要做什麼、何時做、為何做提供了架構,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讓我知道如何來衡鑑個案的偏好與喜好,以及決定治療的方向;我有一個架構依循,但這並不表示我要強加它到任何人身上,個案能夠透過創作尋找自己的答案,這種治療方法真是有見識及令人尊敬;我也不必要成為一位全知的專家,因為透過創作,個案能為他們的疑慮與人生挑戰找到解答。」

——Lisa D. Hinz (ATR-BC/作者)。
 
 
    「ETC理論假設人們運用媒材時的訊息處理與圖像形成的方式,也與他們生活中如何思考、感覺與行動的訊息處理方式相同。Hinz博士曾於演講中提及一對尋求治療的伴侶,其中講求事實、認知功能偏好的一方認為伴侶說謊,這源於有次他詢問對方:「你會游泳嗎?」,而情感功能偏好的伴侶以「我好愛游泳喔!我很喜歡大海!」來回應(事實上她不會游泳)。由於雙方所偏好的訊息處理方式不同,導致問題無法聚焦,因此產生溝通上的誤解,Hinz博士於是主張生活中遭遇問題而尋求治療的人,應是過度運用某種特定功能或是此特定功能受阻所致,運用ETC架構評估個案訊息處理功能的偏好能成為治療介入的起始處。爾後,再循序漸進轉換至個案不熟悉或受阻的功能,期望個案最終能開放、整合地運用所有功能,擁有自在、健康的人生。
 
身為ETC理論兩位創始者的學生,Hinz博士在其著作中,為ETC理論整合了那些重要的藝術治療理論取向提供了清楚的發展脈絡,再詳細闡述ETC理論每一層級之兩端功能的特性,包含發展階層、功能的獨特療癒面、如何運用媒材、創作活動或口語討論來增強受阻或平衡過度使用的功能,以及如何透過ETC架構來評估個案偏好、轉換治療焦點到如何結案等。書中的臨床實例探討、每一層級功能的具體藝術治療活動參考範例、ETC理論在個別、伴侶、家族、團體藝術治療的應用等,都有詳盡的說明。」

——金傳珩(藝術治療師/《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:運用藝術於治療中的理論架構》譯者)


※以上文字說明,感謝 金傳珩藝術治療師 同意供學會使用※